厄立特里亚国家博物馆位于首都阿斯马拉市中心★★,副馆长哈勒贝尔赫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荣誉奖状,上面印有厄立特里亚国旗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并用中英文写着:“感谢您为厄立特里亚馆的成功作出的杰出贡献和支持★★★。我们共同的努力将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学院★★★,尤斯拉感受到当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越来越高,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每周末两个课时的课程,整个教室中洋溢着愉快气息。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中文基础,初学时会有不小难度★★★,每次她都会先教他们学会发音,理解歌词含义后再学习旋律★★。当孩子们因为学会一首歌而露出灿烂笑脸时★,尤斯拉都会格外开心★★★。
★★“这是我最自豪的藏品★。作为上海世博会厄立特里亚馆的负责人★,我曾在中国工作了6个多月★★,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哈勒回忆说,厄立特里亚馆设在上海世博园非洲联合馆内★★,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观众来访★★★。“我很高兴能和同事们把厄立特里亚的风土人情介绍给中国人民,与他们建立友谊★。”哈勒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当时的工作挂牌和世博护照,向记者一一展示挂牌飘带上各式各样的徽章和护照页上不同展馆的图章,“这都是我们友好交流的印记。”
在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孔子学院,当地学生学唱中文歌曲《同一首歌》★★★。本报记者 崔 琦摄
尤斯拉萨尔侯赛因是厄立特里亚一所公立学校的艺术老师,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两年前,她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在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孔子学院兼职教授中文歌曲。
★“学生们的反馈都非常好★★★。能让人们因为了解中国文化而更加喜欢中国★★,这正是我开始学习中文时的梦想★★!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越来越多厄立特里亚人欣赏中国音乐、了解中国文化,成为厄中友好关系不断深化的使者。”尤斯拉说。
★★★“中国成功让数亿人摆脱贫困,这离不开中国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萨马瑞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更向世界证明,每个国家都可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经验值得厄立特里亚等非洲国家借鉴★。★★★”
厄立特里亚被誉为★“红海明珠”,是非洲之角地区的重要国家★,与中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近年来,中厄关系快速发展★★★,人文交流愈加丰富,进一步促进了民心相通,为推动中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民意基础★★★。
“厄立特里亚和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哈勒介绍,在厄立特里亚北红海省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个浑圆的棕色陶罐,陶罐发掘自阿杜利斯古城★★,罐身上刻着“万★★★”★★“和”★★★“禅★★”★★★“山”等汉字★★。考古学者们认为,陶罐是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传到厄立特里亚的★★,证明厄立特里亚和中国友好交往可追溯到约2000年前。哈勒表示,希望两国继续密切人文交流和人民感情★★,让厄中友好关系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
尤斯拉今年22岁★★,从小就与中国文化、中文歌曲结缘。她的父亲是厄立特里亚著名音乐家、《中厄友好之歌》的作曲者萨德,曾在上海音乐学院留学。“家里经常有中国朋友来访,他们和父亲一起弹琴★★、唱歌,气氛非常融洽。”耳濡目染下★★,尤斯拉自9岁起便跟着父亲学习中文歌曲。“我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是《甜蜜蜜》★。那时我还不会中文,父亲就用提格雷尼亚语和拼音分别把歌词标注出来★★★,教我发音★★。★★”尤斯拉说。
第七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期间,非洲青年代表与当地社区文艺队成员在山东青岛八大关街道互动。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活动中,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给萨马瑞留下了深刻印象。“港口的机械设备能够自主完成集装箱的装卸货操作★★,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充分展示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萨马瑞说,对山东泰安市道朗镇北张村的访问同样令人感叹。平坦齐整的环村柏油路和山峰连绵的秀丽景色★★★,让人难以相信这个★“网红打卡地”曾是个贫困村★。
尤斯拉12岁时开始在孔子学院系统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并在2017年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获得厄立特里亚赛区第一名,代表厄立特里亚到中国参加全球决赛。在尤斯拉看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那次参赛让她近距离感受了中国文化,也让她有机会展示厄立特里亚文化。★★“那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我感到非常自豪!★★”尤斯拉说。
在厄立特里亚奥罗特医院,中国第十七批援厄医疗队队长韩东明与一名当地患者进行交流。本报记者 任 彦摄
在中国工作期间,哈勒还到过北京。“我登上了长城,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在哈勒看来★★,中国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这对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主任助理萨马瑞西蒙恩巴耶同中国缘分颇深。他曾先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留学,亲身感受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23年,萨马瑞又作为厄立特里亚青年代表参加第七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再次到中国★★,访问了北京和山东等地★★。
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萨马瑞见证了厄中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目前★★,为满足越来越多厄立特里亚人学习中文的需求,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孔子学院教学楼已开工建设。同时,已有超过5000名厄立特里亚学生赴华留学★,将在中国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带回国,助力厄立特里亚经济社会发展。萨马瑞表示,厄中关系历史深厚★★★、友谊牢固★、合作良好,“两国人文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生动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在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孔子学院★★★,当地学生正在练习中国书法。本报记者 沈小晓摄
★★★“非中合作着眼于双方互利共赢★★、增进人民福祉★★★,这在当今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尤显可贵。”萨马瑞表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中双方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同行,以非中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将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